日期:2021-05-12 / 人气:392 / 作者: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通知,对成都市采取24项奖励扶持措施,2017年实施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适度扩大总需求、深化创新驱动、优化经营环境、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大政策措施,成效显著。成都以良好的商业环境多次被列为中国商业环境更好 的城市。这一次受到国务院的表扬,是因为10月31日实施了以32个营业执照为内容的升级版“多证合一”改革。
“多证融合”升级新资本突破万亿
“昨天递交了申请和材料,今天拿到了营业执照,省时省力。最重要的是,在工商部门注册后,我就不用去21个部门办理相关证照了。”2017年9月1日,成都正式实施“多证一照一码”。国源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成都滴滴街证券营业部主任曹斌一大早就获得了该市 “多重认证”
正是因为成都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的户籍制度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9月25日,“多证融合,一照一码”在成都全面实施,成都继续优化经营环境,10月31日实施以32证为内容的升级版“多证融合”改革。
事实上,成都在积极优化经营环境、推动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和服务贸易创新发展、促进对外贸易持续稳定改善、实施外资政策成效显著等方面,一直发挥着“龙头”作用。特别是成都自贸区作为“改革高地”,试点了一批商业体制改革,国际化、法制化、便利化的商业环境不断优化,改革红利也在加速。
成本更低,机会更多,是很多企业落户成都最简单的原因。降低准入门槛、激发市场活力的“减证”改革,大大提高了工商登记的便利性,形成了“一照一码拍天下”的格局。随着经营环境的不断优化,改革红利已经释放。据成都市工商局数据显示,2017年1-12月,全市新注册市场主体数量创新高,共计479,151户,同比增长43.03%,比全国水平提高26.43个百分点;新增注册资本 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3682.43亿元,同比增长36.12%。
“口头申报,现场拍照”:
首先尝试了许多改革
在优化经营环境方面,成都有很多创新的思路、创新的思路、创新的措施,不仅降低了企业的投资成本,也极大地激发了企业的创业热情。
自去年5月底以来,青白江区实施了企业户籍申报登记制度改革,逐步发展到整个成都自贸试验区,极大地方便了企业在自贸试验区“落户”。
“申请人无需提交房屋产权证、租赁合同等其他住所(经营场所)使用证明,只需签署住所承诺书即可直接登记。”成都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成都工商服务业建设充分体现新的发展理念,推动自贸区试点发展的又一切实举措。截至2018年3月底,成都自贸试验区四个落地区已有3783家企业通过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申请营业执照。同时,企业名称数据库
企业注册方便,企业退市注销更容易。2017年3月,成都实施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建立了更加便捷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降低了未开封企业和无债权债务企业的退出成本。截至2018年3月,全市已有3989家企业发布简单注销公告。
高新技术企业
自由贸易区有6977户新家庭
新经济部成立,《关于支持服务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下发,《六大新经济业态行业分类目录(试行)》编制.为了营造有利于新经济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成都工商局积极构建促进新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在成都自贸试验区种植了最适合新经济发展壮大的土壤。
记者了解到,成都自贸区试点上市以来,新注册企业和累计企业数量一直以第三产业为主。新注册第三产业企业22563家,占新注册企业总数的90.82%;第三产业企业64494家,占自贸试验区企业总数的92.06%。从具体行业分布来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租赁和商业服务、批发和零售是投资热点。
据了解,成都自贸试验区吸引了大量高新技术产业入驻,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是新注册企业的行业分布 位。过去一年新增6977户,占新注册企业总数的28.08%,新增14267户,占区内企业总数的20.36%。